晶报·深港书评 段凤英 2020-05-22 11:02
提到国漫,很多人会想到《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经典国漫作品以及丰子恺、张仃等画家,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张光宇。
事实上,张光宇(1900—1965)正是《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设计。他是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奠基人,中国大众美术、商业美术的代表人物。张光宇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汲取外国美术养分,形成形式感极强、富有民族趣味的风格,其艺术风格被称为“毕加索+城隍庙”,是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的无痕融合。张光宇深刻影响了叶浅予、丁聪、张仃、黄永玉、韩美林等一大批画家,开辟了中国现代美术新路,是“一代漫画家的领路人”,被形容是一艘“满载宝藏的沉船”。张仃认为张光宇在中国现代绘画中,应与齐白石、黄宾虹并列,各代表着一种主要的美术流派,是开派大师。
近日,手帐本《张光宇小集》由世纪文景和活字国际联合推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西游漫记》《水泊梁山英雄谱》以及《民间情歌》等张光宇代表作,编为三册,并附夏衍、黄苗子等人回忆文章《彩笔千秋》为别册。
《张光宇小集》
唐薇 黄大刚 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3月
我们曾有过这样有趣的艺术家
“全世界都知道《大闹天宫》,却不知道人物造型的创作者是他。”《大闹天宫》编剧李克弱在回忆这部经典动画片时提到,“张先生根据不同人物性格,塑造出各类精神面貌的人物形象,从而收到突出鲜明的艺术效果。如:纯真、正直、英勇、机智的猴王,腐朽昏庸的玉帝,龙王的欺软怕硬、出尔反尔,金星老谋深算、惯弄权术,李天王则刚愎自用,巨灵神粗、直、愚、鲁,哪吒的单纯稚气,二郎神骄纵跋扈,四天王鲁莽憨痴,土地老儿的谨小慎微……这些多样的性格,都能恰到好处地从人物形象中体现出来”。
多年来张光宇一直是“被遗忘的大师”。这可能与国内商业美术不发达,传统思维的影响有关。其实在现代国家,商业美术、装饰美术、设计艺术早已独领潮流,是艺术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如美国安迪·沃霍的作品)。所以,如今重新推出张光宇,有着特别的意义:为我们已经初见疲态的中国美术增加一些活力,也让已经对艺术渐生厌倦的读者振奋一下精神——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美妙的作品,这样的有趣的艺术家。
▲《张光宇小集》内页图
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艺术的画派
此次《张光宇小集》精选这位艺术大师最具代表的作品近500幅,全方位展现其在连环画、插图、漫画等领域的艺术魅力:第一卷《水泊梁山英雄谱》,第二卷《民间情歌》,第三卷《西游漫记》,别册《彩笔千秋》。更为珍贵的是,书中收入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从原作复制的。
其中,《水泊梁山英雄谱》是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画风受明代绣像插画与民间木刻年画的影响,既有写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既传统,又现代,是一部难得的文学人物肖像画。《民间情歌》是张光宇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问世九十年,影响至今。画家叶浅予说:“《民间情歌》不仅显示他(张光宇)对中国民间版画所下的功夫,并在造型方面透露德国画家的严谨精神和墨西哥画家珂弗罗皮斯的夸张手段,方是方,圆是圆,达到造型纯熟之境。既简练又饱满的超完整性,与民间版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光宇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1945年创作的《西游漫记》。这是一部犀利的漫画连环画,也是公认的中国现代艺术里程碑。这部作品最好的证明了张光宇“开创了被称之为装饰艺术其实是中国式现代艺术的画派”(黄苗子语)。
《张光宇小集》还包括了《金瓶梅人物》《费宫人》《杜甫传》《林冲》《神笔马良》等作品,以手帐本的开本呈现。值得一提的还有,本书编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唐薇和三联书店副编审黄大刚,均是执着的张光宇研究专家。
《张光宇小集》序言/前言:
《水泊梁山英雄谱》序
张仃
《水泊梁山英雄谱》,孟超文、张光宇画。二战期间, 在香港连续发表的。当时我在延安,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听光宇谈起过,仍未见画。一直到光宇逝世后,才看到经过辗转二三次的复印本,或根据复印的模写本。虽然图像模糊,比原稿大为减色,但线条骨架,精神气韵,仍极为动人,所以久久不能忘怀。
如今,孟超、光宇,均已不在人世。
孟超也是相识的。十年动乱中,因为写鬼戏,遭“四 人帮”迫害。他的文采,众所周知,不须多赘述。光宇的 画,我还要说几句。因为我们是同行。
光宇1900年生,1965年逝,享年65岁。
在逝去的故人中,人与作品最令我不能忘怀的就是光宇了——他逝去二十年,恍如昨日。一方面感到他不在,生活中失去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砝码,一个合成因素,无论是友情、艺术,还是事业……意识到失去的是真实的,无法弥补的。另一方面,光宇又似一直存在,他与他的艺术影响,一直在起作用,有如陈酒,愈久而愈醇,活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是句虚话了。
因之,光宇之在与不在,总有些迷离恍惚。
我与光宇是忘年交,我们相差近二十岁。30年代,他正当壮年,意气风发,他是一个成熟的画家、编辑,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投稿者。
后来,几十年相处,一起工作,亦师亦友。而师是主导。因此,我谈他的艺术,可能有偏爱——对艺术,如没有偏爱,也就没有风格,没有特色,没有流派等等了。我尽量避免以偏代全。好在这不是对光宇的艺术做全面鉴定,这只是一家言耳!
《水泊梁山英雄谱》,我以为它将在中国插图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我先说说画梁山英雄的难处。自从《水浒》传世以来, 特别是明清两代,可说家喻户晓,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各阶层,每人心中都有一个武松,都有一个李逵和石秀等等。作者如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高度的艺术修养,就满足不了读者的审美要求。此其一。第二,自小说广泛流传以来,绣像插图版本,不胜统计。戏剧、绘画、电影以及工艺品等等,各方面的艺术工作者,都为水浒英雄创造形象。其中有明代陈老莲的《水浒叶子图像》等优秀作品,也有质量很低的市井作品。不论好坏,都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印象。第三,我国历史悠久,画历史画有极大难处。宋代距今六百余年,关于风俗习惯、服装道具等,都无法找到可靠材料,因为文人画抒写性灵,脱离现实生活。山西的元代壁画和宋代的几块画像砖,反映了宋人生活,但只是凤毛麟角。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出土的宋墓,才有几块反映当时上层生活的壁画。最近才出现了几本服装史之类的工具书。
从事美术专业的人,都知画历史插图,宋比唐还要困难些,因为唐代人物画发达,传世的东西比宋代丰富得多……
光宇画的梁山英雄谱好在哪里呢?
我以为,孟超文,光宇画,都是“故事新编”性质。如果用学究式的考据家态度来吹求,那是经不住推敲的,但是,在艺术上是成功的,在艺术形象上,是令人信服的,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事新编》中所塑造的人物。
光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大量的生活积累,对各阶层的动态有过深刻的观察,否则达不到典型化。他的军师吴用,不同于诸葛亮;而装神弄鬼呼风唤雨的公孙胜,又与智多星有别;大刀关胜,也不能抄袭关云长的外形,但也需略有相似之处。人们所熟知的一批英雄形象,都塑造得极为成功,如武松、石秀、李逵、鲁智深;武松与石秀是两种气质的武生,李逵与李智深又是两种类型的黑头,都未曾借助于戏剧脸谱,而是来自现在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恰恰是借助了光宇自己的漫画才能,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夸张,使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母夜叉和一丈青,都是造反女性,却截然不同,是明清以来,公式化美人的一大突破。宋江、卢俊义都是梁山的头面人物,却看出他们的不同出身,不同气度;一枝花蔡庆、浪子燕青和 阮氏三兄弟们,在中国任何小市镇,都是与我们擦肩而过,日夕相逢的人物……其中的服装道具,均出于艺术家的创造,既非明清,亦非汉唐,用光宇自己的话说,是“造谣”,但他的“造谣”,令人信服,这就是艺术上的成功。
这批造型,虽然仍是光宇的装饰手法,但较之于他30年代的《民间情歌》,珂派的影响少了(墨西哥画家珂弗罗皮斯),民族风格更强烈了。可以看出明绣像插画与木刻年画的影响。当然可以看出艺术家已受现代艺术的洗礼,不再拘泥于传统格局、表现方法,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光宇的梁山英雄谱,有传统,也有生活,在40年代具体历史条件下,既有写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这是一部难得的历史肖像画。
如今美术、戏剧、电影、电视等,都在重视历史题材,光宇创作的这本册子,各行各业的艺术劳动者,都会得到有益的借鉴。
1984 年春于北京